同潮语曲艺一样,源自明末清初,已有300年历史,由京腔和昆腔传入嶺南两广地域,出现了本地班,称为广腔,但凡帝皇将相出台,仍操“官话”。例如“大王不好”!发音成“带王保烤!”
粤剧粤曲,称为粤语曲艺
广腔基本唱调
以梆子、二黄为主,还有民间歌谣,例如白榄、木鱼、南音、龙舟、板眼、芙蓉、咸水歌和小曲,猶其是称为“广东音乐”的小曲,
题材的广泛,音韻的优美传神,早巳超越嶺南地域,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瑰葩。
粤曲唱腔分为大喉(霸腔)、平喉和子喉;百年来,经由著名大佬倌的创作,唱腔上流行著薛(觉先)腔、马(师曾)腔、廖(俠怀)腔、小明星腔、红(线女)腔和蝦腔(罗家宝)等等。
伴奏音乐的乐器有:
箫、管、弦、琴、笛、锣、鼓、鈔等,称为“八音”。广东音乐包容性极强,西洋乐器全都可以用上;国语也可修饰为粤语台词,例如“东方红”改为“东方呀红”,便是地道的粤曲。
粤剧粤曲,她是广东人舒发情感的“特音”,她是故乡文化的载体之一,她是联系乡谊的喜闻乐见的纽带,她是有益身心延年益寿的气功。广东人散佈全世界,不管是到了南洋各邦、多瑙河畔、密西西比沃野、亚马逊平原、澳大利亚绿洲、乃至尼罗河岸蹟,祗要一听到粤曲,“耳油”就流出来了,精神为之亢奋;例如一曲《再进沈园》,一腔家国事,满怀儿女情,都注上心头了,怎不教人深感“万水千山总是情”啊!
所以,在2009年,粤剧界八和会馆在香港举行34届理事会,宣布粤剧粤曲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録”,並定每年11月29日为粤剧日。
每年,世界粤籍华人华侨都轮流在各国各地区举办亲情中华粤剧粤曲文化节,进行曲艺表演交流活动,这是粤曲“发烧友”们舒怀故乡情的盛大节日。今年,2012年,泰国是第十九届主办国呢!
一、粤曲简介:
粤曲演唱源自于粤剧清唱,是粤方言地区流行最广的一种大曲种,也是中国曲艺大家族成员中的重要一员。粤曲重唱功,讲究声腔艺术,分大喉、平喉、子喉三类,音乐性强,曲调优美,曲牌版式极为丰富,以梆子,二簧两大腔系为主体,吸收地方歌谣、小曲、小调为辅,表演形式除继承传统的清唱外,还发展了说唱、弹唱、表演唱、小组唱、小合唱等。粤曲脱胎于粤剧,它和粤剧在唱腔音乐方面长期存在着互相吸收、互相融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等极为密切的关系。2011年5月,粤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粤剧简介:
粤剧是由粤方言演唱的戏剧样式,又称广东大戏,广府戏等,是揉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自明朝嘉靖年间始在广东、广西粤方言地区出现,由弋阳腔和昆腔与广东本地流行南音、龙舟、木鱼、粤讴、咸水歌等民间曲调以及广东器乐乐曲结合而成。直至清末民初,逐渐演变为以梆子、二簧为主的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结合。融集南北,中外唱腔音乐,从而形成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地方戏剧一粤剧。
在总体发展过程中,粤剧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不断地吸收、借鉴、学习其他艺术形式为己所有,形成驳杂、多彩、全面的程式特点,粤剧表演以行当设置,最初设置包括: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等“十大行当”,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的服饰打扮及独特的表演特色,随着演剧观念和表演风格的转变,粤剧表演逐渐向程式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而作为类型性艺术特征集中显现的表演行当设置在实践中不断地整合,兼并,粤剧由“十大行当”演变为“六柱制”。
粤剧作为粤方言区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以多样而独特的演剧形成,渗透在岭南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成为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粤剧不但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等使用粤方言区的城乡,且传播至东南亚、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粤籍华侨、华人聚居之地,俨然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另外,粤剧还通过世界记录的逾干部戏曲片的近万种唱片风靡全球。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十分喜爱粤剧,把它誉为“南国红豆”。2006年5月,粤剧被中国国务院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粤剧正式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